神童爸爸教路 父母必看 沈振雄

范夏娃
方方土,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,特此鳴謝。

2007年,年僅9歲的沈詩鈞破格被香港浸會大學錄取,轟動全港。 媒體曝光後發現,原來沈家一門雙傑, 沈詩鈞的哥哥沈怡謀,當年也曾以14歲之齡考入牛津大學數學系。 十年過去了,如今兄弟倆分別於英國和美國的大學任教,教書育人。 是天才?是神童?沈家爸爸沈振雄的答案出乎意料: 「想成功,聰明不是最重要的。 關鍵在於,父母如何啟動孩子巨大的自學潛能。」 原來,教育的關鍵在於掌握人性的弱點, 沈振雄帶着十年來接觸過的三百多個家庭,及其自身教育經驗告訴我們, 父母成長,子女才能成長;父母願意改變,子女自會進步。

 

 

沈振雄帶着他的新書《我這樣教,兒子9歲入大學》與讀者見面了。十一年前,他的小兒子沈詩鈞被香港浸會大學破格錄取,數學神童的故事將整個家庭推上風口浪尖,成名的同時,許多人質疑沈振雄的做法,過早讓孩子進入成人社會,是否「揠苗助長」、「急功近利」?

「世界上只有1%的天才,其餘99%也可通過努力取得成功。這些年我與三百多個家庭接觸,發現問題往往來自父母。父母不肯改變,小孩永遠不會進步。」回首兩名兒子的升學路,表面上運籌帷幄,說穿了是見步行步,試過因孩子們的學費及生活費花光積蓄,所幸兒子們如今學有所成,十八歲的小兒子沈詩鈞考獲博士學位,進入全球大學排名第十位的UCLA(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)擔任客席助理教授;大兒子沈怡謀取得牛津大學數學一級榮譽學位,其後攻讀博士,現於英國雷丁大學擔任數學系講師。一門雙傑,身為父親的沈振雄自然開心,孩子們的成功證明了他當日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
分別於英國和美國的大學任教,教書育人。 是天才?是神童?沈家爸爸沈振雄的答案出乎意料: 「想成功,聰明不是最重要的。 關鍵在於,父母如何啟動孩子巨大的自學潛能。」 原來,教育的關鍵在於掌握人性的弱點, 沈振雄帶着十年來接觸過的三百多個家庭,及其自身教育經驗告訴我們, 父母成長,子女才能成長;父母願意改變,子女自會進步。

沈振雄帶着他的新書《我這樣教,兒子9歲入大學》與讀者見面了。十一年前,他的小兒子沈詩鈞被香港浸會大學破格錄取,數學神童的故事將整個家庭推上風口浪尖,成名的同時,許多人質疑沈振雄的做法,過早讓孩子進入成人社會,是否「揠苗助長」、「急功近利」?

「世界上只有1%的天才,其餘99%也可通過努力取得成功。這些年我與三百多個家庭接觸,發現問題往往來自父母。父母不肯改變,小孩永遠不會進步。」回首兩名兒子的升學路,表面上運籌帷幄,說穿了是見步行步,試過因孩子們的學費及生活費花光積蓄,所幸兒子們如今學有所成,十八歲的小兒子沈詩鈞考獲博士學位,進入全球大學排名第十位的UCLA(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)擔任客席助理教授;大兒子沈怡謀取得牛津大學數學一級榮譽學位,其後攻讀博士,現於英國雷丁大學擔任數學系講師。一門雙傑,身為父親的沈振雄自然開心,孩子們的成功證明了他當日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
「詩鈞七歲去英國讀預科,全因怡謀簽證出了問題,哥哥十四歲獲牛津大學錄取,但英國規定這年紀不能獨自住宿舍,於是我只能孤注一擲,辭職赴英。」回首當年,沈振雄坦言一切都是摸着石頭過河,心情忐忑。「英國規定家長簽證是只能陪伴十二歲以下的小童,故惟有借詩鈞過橋,當年他只有七歲,小學已經無學位,幸好他已讀完英國會考數學,所以入到預科書院。」沈振雄說。「有人問我為何要讓兩個兒子不斷跳班,承受這麼大壓力?其實選擇前我都有先問他們意見,他們願意才做,而且都是靠自學,不存在逼迫成分。」他說。

沈振雄的大兒子沈怡謀(左)及其小兒子沈詩鈞合照。

沈振雄與長子沈怡謀於英國的合照。

 

孩子的成長,從父母開始

沈振雄是印尼華僑,英文名為Tony Boedihardjo,祖輩是福建有名商人,性格天生多思謹慎,十分自律,小時候也試過兩次跳班,深明跳班生面對的困難和感受,因此常教導孩子,凡事在行動前應先想後果,再倒回來計劃策略,想辦法達成目標。

「每個人一輩子吸收的八成知識來自閱讀,父母從來不看書,小孩也難喜歡閱讀,難養成閱讀的習慣,一輩子都無運行。父母必須從小陪伴孩子養成閱讀習慣,最重要是睡前講故事,除了認字之外,更重要是傳授人生道理,並從名人奮鬥故事了解世界,從中尋找人生目標。」他說。培養孩子需要長時間陪伴,沈振雄是個細心的父親,為了一雙兒子曾做三年全職爸爸,後來回歸職場,成為一家公司的財務總監,退休後撰寫教育文章,希望用自身教育理念回饋社會,當上義務學業教練,接觸到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時,才發現他們對教養子女存在很嚴重的誤解。為了讓家長察覺問題所在,遂把教育兩名兒子和約三百個家庭的經驗,結合成書,讓家長知道,在什麼條件下,子女才能成功,也想讓家長明白,子女讀書成功與否,跟他們的資質和家庭收入無關。

問他有什麼秘訣?他笑笑說:「大部分人搞錯了一點,成績差不是讀書方法出錯,更同聰明與否無關,關鍵在於學習動機,其餘就是心理作用,小孩首先要建立自信心,碰到困難和挫敗時懂得如何走出來。」「父母首先要掌握自己的弱點,再掌握子女的弱點,之後協助子女改善弱點。」「忍不住,控制不了自己去做一件事,非做不可,往往破壞子女前途。父母須有很高的自我意識,很留意自己的性格弱點和情緒變化。很多我遇過的不幸家庭,問題大多來自父母,情緒出了問題,輕則責罵子女,重則動手體罰,這樣很容易使子女心中留下陰影,要再建立自信心就不容易了。」

他非常鼓勵家長督促孩子放學後先做功課,久而久之讓小孩養成好習慣,待晚餐時間要全家人一起吃,各自談談今天發生的事,保持良好溝通,引導孩子把心裏話講出來。「小朋友碰到困難一般不願意告訴父母,或者是告訴了,父母卻當作小事不太理會。其實處理困難的正確心態是需要後天訓練的,否則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,成績就會不斷落後,心理也不健康。」他說。


書名:《我這樣教,兒子9歲入大學》
獎項:入圍「第五屆香港金閱獎」
作者:沈振雄


 

 

四大高效學習法

不過,要成為沈振雄的學生也不太容易,他只收年齡在中一以下並想日後修讀理科的學生,並且條件是父母及子女要全盤聽從他的建議,徹底放棄從前的壞習慣。聽起來似乎有些霸道,但沈振雄自有他的道理:「有很多家長同意我在改善教養方法的建議,但最大問題是,父母不願改變。」「人的習慣已經養成便很難改變,但想要成功,就必須靠家長和子女雙方掌握自身弱點,努力克服才有機會。方法來自父母的教養態度,鼓勵子女時,不應着重物質鼓勵或稱讚他們的能力,因為當孩子達不到目標時會懷疑自己。相反讚賞子女的努力,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滿足感更重要。」

他總結出四個重點:第一,維持固定的作息時間和規律生活。充足的睡眠是學習關鍵,睡足九小時,就算暑假也必須遵守;第二,每天須做足夠難題作鍛煉。單是明白課堂內容是不夠的,通過做難題中的思考掙扎的磨練,克服難題去製造成功經驗,才能建立孩子自信,對所學內容會有更透徹的掌握;第三,每天須就不明白的課程內容,問到明白為止。學了新知識必須發問、鞏固才不會流失,課業上不明白的東西不可以累積,必須在當天問清楚,不要覺得不好意思;第四,用自己的理解做每科筆記。每天課後溫習,在不看書本的情況下,思考今天老師教過的內容,再用自己的理解做筆記。考試前就只溫習濃縮版的筆記,可節省大量時間。

 

給年輕人的建議

訪問期間,雖然沈振雄一再強調孩子要趁早培養,否則成年後各方面定型,可塑性不大。但他還是給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幾點建議:「年輕人應該找機會接觸成功人士,多和對方交談,汲取經驗,了解他們如何處理困難和挫敗。再來,社交技巧是非常重要的,應努力提升這方面能力及英語水平。我建議所有學生多看英文報紙,要會寫總結,掌握正確語法,拓展生詞量。最後就是檢查自己人性的弱點,學會放下執着和控制情緒,這樣當你面對挫敗時便容易找出原因,從而克服它,提升自己。」

「其實不是知識改變命運,而是只要你肯改變,就可以改變命運。成績好和成功都是一種選擇,意味着你要放下以前不好的習慣和負面心態,選擇另一種生活模式重新開始。對我來說,人生的意義便是有能力解決難題,這也是我對開心的定義。」他說。

 

沈振雄簡介

英國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經濟學士(會計及財務)、理學碩士和香港大學理學碩士(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運算)。長子沈怡謀以十四歲之齡攻讀英國牛津大學文學學士(數學),並以一級榮譽畢業。其後於2013年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(數學)畢業,擔任兩年博士後研究員工作之後,任職英國雷丁大學數學系講師。其小兒子沈詩鈞以九歲之齡攻讀香港浸會大學數學學士,成為香港最年輕大學生,並於2011年數學學士和哲學碩士(數學)畢業,隨後在美國得州農工大學數學系任訪問學者,2016年同校數學博士畢業,後任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客席助理教授。